随着巴黎奥运会进入倒计时,中国花样游泳队正在北京国家训练基地展开封闭集训,作为奥运会奖牌的有力争夺者,队伍在适应国际泳联(FINA)新规则的同时,以创新编排和体能强化为核心,力争在巴黎再创佳绩。
2022年起,国际泳联对花样游泳评分体系进行重大调整,取消艺术表现力与技术分的区分,改为“技巧”和“艺术”两大板块的综合评分,并新增“难度系数”门槛,这一变革对传统强队的编排逻辑提出挑战,中国队在总教练张晓欢的带领下,迅速调整策略,将高难度托举、同步性动作与中国特色艺术表达相结合。
“新规则更强调体能和爆发力,比如规定托举动作必须达到一定高度,这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要求更高,”张晓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为此,队伍引入蹦床训练和水下阻力装置,强化运动员的垂直爆发力。
中国队的王牌组合王柳懿/王芊懿在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夺得双人技术自选金牌,成为巴黎周期的核心力量,姐妹俩以近乎完美的同步性和独创的“敦煌飞天”主题动作闻名,她们正打磨一套以“丝绸之路”为主题的新节目意昂体育意昂体育,融入武术元素,力求在艺术印象分上占优。
团体项目方面,中国队面临俄罗斯队缺席后的格局变化,尽管俄罗斯队因国际禁赛无缘巴黎,但乌克兰、西班牙等队实力强劲,中国队在2023年亚运会团体赛中曾以意昂体育app《江山如画》为主题夺冠,但教练组认为:“欧洲队伍在托举难度上仍有优势,我们必须通过编排创新弥补。”
花样游泳被称为“水上芭蕾”,但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堪比田径项目,国家队医疗团队负责人李岩透露,队员日均训练时间超过8小时,水下闭气训练最长需达90秒,为预防肩关节劳损和耳部炎症,队伍采用3D动作捕捉技术优化动作轨迹,并配备高压氧舱加速恢复。
“现在每天训练后都要进行一小时筋膜放松和冷水疗,”队员常昊表示,“虽然辛苦,但看到动作难度分从8.5提升到9.2,一切都值得。”
尽管中国队在亚洲占据统治地位,但巴黎奥运的主要对手来自欧洲,西班牙队凭借弗拉门戈风格的狂野编排连续两届奥运会摘银;乌克兰队则在2024年欧锦赛上展示出惊人的托举稳定性,日本队则依靠细腻的水下动作设计紧追中国队。
国际泳联技术委员玛丽亚·何塞分析称:“新规则下,裁判更青睐风险与美感并存的编排,中国队若能平衡难度与艺术性,有望冲击金牌。”
中国花样游泳队曾在伦敦和里约奥运会收获团体银牌,东京周期因规则调整成绩波动,此次巴黎之战,队伍明确提出“双人保三争金,团体冲金”的目标,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瑞林强调:“我们要用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打动世界。”
随着奥运临近,队伍将于6月参加蒙特利尔大奖赛,检验新节目实战效果,无论结果如何,这支兼具力量与美感的队伍已准备好用粼粼波光,在塞纳河畔书写新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