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这一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完善体制机制,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水平,同时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更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在促进健康、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,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,例如全民健身设施分布不均、基层体育组织薄弱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,为此,国家体育总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了这一综合性政策,力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以下目标:
《意见》提出,未来三年内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民健身设施“全覆盖”计划,重点解决老旧小区、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短缺问题,各级政府将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,确保每个社区、行政村至少配备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地,公共体育场馆将逐步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,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。
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和体育人才断层问题,《意见》要求各级学校严格落实“每天一小时”校园体育活动,并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国家将加大对基层体校的扶持力度,建立“一条龙”培养模式,从小学到大学贯通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通道。
为破解体育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,政策明确鼓励企业、社会组织通过冠名、赞助、合作办赛等方式参与体育事业,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公园、健身步道,并给予税收优惠,还将探索“体育+公益”模式,引导慈善资源向偏远地区体育事业倾斜。
《意见》提出优化国内赛事结构,增加群众性赛事比重,减少“唯金牌论”的考核压力,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将增设群众组别,让业余爱好者有机会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,将推动职业联赛市场化改革,完善转会制度和薪酬体系,提升联赛竞争力。
政策发布后,多地体育部门迅速行动,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。
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这一政策抓住了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矛盾,既注重普惠性,又强调专业性,有望形成良性循环。”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芳则认为,政策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跨部门协作,“教育、财政、文旅等部门需形成合力,避免‘各自为战’。”
普通市民也对新政策充满期待,家住西安的跑步爱好者张先生说:“以前小区附近没有跑道,只能去健身房,如果政策落地,以后锻炼就方便多了。”
尽管政策方向明确,但落实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,部分地区财政紧张,可能难以保障体育设施建设资金;基层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短缺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;如何平衡竞技体育的“争光计划”与全民健身的“惠民工程”意昂体育,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,定期督查政策落实情况,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。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体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,让健康中国的梦想照进现实。”